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2年10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小红书上流行的文身,藏着古代女性的豆瓣论坛

女孩别怕田静 女孩别怕 2022-10-28

大家好,我是田静。

最近,小红书上开始流行一种很有意思的纹身。

图案以“女书”字体为基础,融合花、鸟、叶等设计元素,极具古典美感。

有人说它像女侠的剑,亦刚亦柔。

△@金金的另一个灵魂 @达画刺青 | 图源:小红书

看到这种记忆传承,我感到开心。

女书本是被剥夺读书认字权力的女孩,自创的一套文字系统。

这种文字,只有女孩能读能写,人死书焚,不让男人偷学。

从此,她们学习知识,作传著书,记录属于自己与女性的历史。


为了读书,她们自创文字

女书,是由古代湖南江永地区的女性,所创造的一种独属于女性的文字,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,由女性创造和使用的书写系统。

它的字体呈长菱形,笔画纤细匀称,似柳似匕首,由于外形像长脚蚂蚁,民间多叫她“蚂蚁字”。

没想到,在千百年后的今天,它竟然再次以刺青的方式,重新回到了女性的生活当中。

△女书介绍 | 图源:纪录片截图

在古代,女性无法像男性那样拥有受教育权,更别谈在社会中自由表达的话语权。

才女鱼玄机,就曾借诗抒怀:“自恨罗衣掩诗句,举头空羡榜中名。”

但女孩们并没有就此认命,开始反抗:男人能造字,女人也能造。男人的字不让女人学,那我们女人的字,也不让男人学。

所以女书传女不传男,记录的都是女性之间的故事和生命体验。

虽然女书的造字起源已不可考,但学习使用女书的人,大多是家境较好,思想开化的女孩,她们自称是“君子女”,追求像君子一样的良好品格。

她们并不像男性文人作品中臆想的那样,围绕着男性的爱慕打转,不是少女怀春,就是闺怨牢骚。

女书作品,基本上都是长诗体韵文,大多为七言,少数为五言。

看女书,就像是在看古代的豆瓣小组,女孩们吐槽交流,妙语连珠。

比如,有女孩吐槽,“弟弟读书起高房,姊妹绣花坐绣楼”,为自己不能像男孩一样读书愤愤不平。

她们早早认清了婚姻的本质,嫁人不过是为男方家中做贡献,“红纸染蛋去报日,男家欢喜女家愁”。

而且结婚容易离婚难,“年庚落入他乡底,八百纹银赎不归”。

女书作品《诉苦歌》,就记录了一个“婚姻使女人不幸”的故事。

出嫁前,她自由奔放,每天跟姐妹们一起玩耍,生活美滋滋。嫁人后,女孩辛勤劳作,也过了几年好日子,没想到丈夫迷恋赌博,输光了家产,她的人生也从此深陷泥潭。

除了记录生活日常之外,女书中也会讨论时政,记载国家大事件。古代女人不能祭祀,女孩们还会用女书写下祭祀的文字。

她们甚至创作了女书版的《故事新编》,用女书转述的文学作品,鲜明地突出女性的主体性地位。

比如女书写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男主人公梁山伯被刻意淡化,连作品的名字都变成了《祝英台》。

△女书《祝英台》 | 图源:纪录片截图

古代江永地区的女孩们,就这样用女书作传,在女人无法留下只言片语的男权社会中,强势地记录下了自己存在的痕迹。

女书,是完全属于女性的“Herstory”。


世界上最早的女性互助

由于女书仅供女性交流学习,所以女孩们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。

最感人的是,学习女书的人,并不会排外,或看不起其他女性,她们早早就认识到了女性是命运共同体,堪称“girls help girls”的鼻祖。

1993年,在南京发现了一枚太平天国发行的雕母钱,上面就用女书字写着:“天下妇女,姐妹一家!”

女书流行的地区,有结“老同”的习俗。

一般是同年出生、脾性相投的两个女孩,在神佛面前盟誓,结为异姓姐妹,生生死死不离不弃。

电影《雪花秘扇》中,李冰冰饰演的百合,与全智贤饰演的雪花,就在幼年时结为了老同。

从此二人一起学习女书,以扇子为载体,传递姐妹间的私密情感。

△结老同仪式 | 图源:电影截图

影片中借人物之口,说出了缔结这种女性同盟的意义。

“过去结为夫妻是为了男人们的目的,为了生意结盟,为了有人操持家业、传宗接代,是没有选择的,而结为‘老同’确是女人自己的选择,为了陪伴、理解和快乐。”

结为“老同”的女孩,会一起学习女书,以便日后交流。女书写道:“我们君子女,好芳要相陪”。

小时候,姐妹们一起读书学习。出嫁前的那个晚上,女孩要与知心女伴互赠女书,以示友谊长存,即使结婚了,也是姐妹大过天。

等三朝回门等时候,女伴们也会早早备好礼物,送上自己用女书写作的“三朝书”,一起去新娘家贺喜,也叫“贺三朝”。

△三朝书 | 图源:纪录片截图

如果姐妹去世,活着的人要写女书哀悼吊唁,按照对方的遗愿,把她在世时写的女书,放进棺材陪葬或在灵前烧毁。

△女书焚烧的都是不开心的内容 | 图源:纪录片截图

由于女书有“人死书焚”的传统,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。

主要靠家里的女性长辈传给晚辈,如果家里没人懂,也可以专门花钱,拜师学习。

学成后的女性,再互教互学。

她们会借去娘娘庙许愿的机会,在神龛上拿一份别人写的女书回去看,再用女书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,送到神龛上,让别人去读、去写。

因为女书的存在,女性有了自己的文房四宝。

棍子做笔,锅底灰当墨,扇面、手帕、布料是她们的纸,膝盖就是她们最私密的书桌。

一来一回之间,女书就在女人间流通起来,古代女性从此有了学习知识、倾诉心事、建构自我的渠道。

不过很多时候,女书其实是写给自己看的。

最后一位自然女书传承人何艳新,曾讲述自己学习女书的故事。

小时候,她跟外婆学女书,可是对方每每提笔,就泣不成声。

面对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小女孩,外婆没有过多解释,只说:“你懂事后也会哭”。

直到何艳新被母亲逼着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男人,出嫁前一天,她哭了一天一夜,哭自己的可怜,“我是被我妈压迫的,我不是自由的”。

多年后,她在丈夫重病卧床,孩子缺衣少食时,梦到外婆让她写女书,才明白什么是:“泣诉梦中肝肠断”。

△何艳新 | 图源:纪录片截图

女性有太多的苦难与不得已,她们想咆哮着控诉不公,却被无形的手紧紧捂住了嘴。

所以,她们只能偷把心事藏女书。因为只有女人,才能读懂另一个女人。

调查显示,女书流传地,自杀的农村妇女远远低于其他地区。

女书里的每个字,都是指向男权社会的刃。

女孩们抱团夜幕下,终于捅破了天光。


女孩从未停止反抗


长久以来,古代女性都被认为是软弱的受害者。

史书不载,方志不书,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幻影,粗暴地被打上“男权牺牲品”的统一标签。

但其实,在女书之外的地区,古代女性也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。

唐朝一位妇女,嫁给富商王八郎为妻后,生了四个女儿。结果丈夫外出做生意时出轨了,要跟她离婚。

她先是打感情牌,说我跟你在一起20多年,连孙子都有了,现在说离婚,不合适吧?丈夫听后心软,没再提这事,又出远门了。

但其实,她早就想好了退路。趁着丈夫不在的这段时间,把家里值钱的东西,都变卖成钱财,私藏起来。

丈夫回来后,又说这次坚决要离婚。女方一口答应了,并且跟他打离婚官司,又分了一半家产。

最后,两笔钱加起来,她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富婆,怕事情败露,她还做了点小生意来掩人耳目。

△图源:《夷坚志》

有勇有谋,智斗渣男,怎么不是女强人呢?

除了搞钱之外,古代女性面对荡妇羞辱,也很有一套。

唐朝有位女诗人,叫李季兰。

五六岁的时候,她爹抱着她去看工人搭蔷薇架子,看了一会儿,对方问她:你有什么感触?

李季兰出口成诗:“经时未架(未嫁)却,心绪乱纵横。”

父亲很生气,把她摔到地上,骂道:你长大必定是个荡妇。

为了让她修身养性,家里把她送入道观。但她并没有因此屈服,反而混得如鱼得水。

每天喝酒、作诗、谈恋爱,跟才子们一起游玩饮宴,没事儿讲点黄色笑话。

△图源:《唐才子传》

受压迫的中国女性,并不只是一个落后的符号,她们也曾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,争夺受教育的权力、婚姻中的利益,以及性自由。

女性从不缺少榜样,只是由于传承的断代,让我们一直在“从零开始”。

女书的现代传承,让我们看到了,女性集体记忆,其实是可以被记录的。

  • 1994年走访到最后的自然女书传承人何艳新后,她与几届清华学子共同完成《中国女书合集》,为女书留下一份真实的文化文本。
  • 2005年,女书以“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”被收入《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》。
  • 2017年,在女书传承人们的努力之下,经历16年申报历程的女书,从此正式入列国际标准字符的殿堂。

从此,女书字符成为国际通用字符的一员。在电脑、手机上,女书与汉字、英文等字符可以实时互译,让女书文字永久传播成为可能。 

女书字体的出现,让女书可以成为一种神秘优美的文创设计元素,被印在服装、配饰、纹身贴上,可以轻易地走进我们的生活。

女书的记录与传播,让那段被抹去、被遗忘的女性历史,可以“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”。

我希望每个女孩都能了解女书和它背后的故事,因为她们所追求的勇气与自由,应将由我们,继续传承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